鲁迅

鲁迅与陈师曾交往的后半程

鲁迅与陈师曾之间的交往,一直被学界当成文人友谊的佳话传颂。他们俩早年就是同学,后来一起留学日本。回国后,又同在北京民国政府教育部任职。在北京共事这段时间里,两人来往十分密切。陈师曾去世后,鲁迅持续购藏陈师曾作品相关出版物。然而,令人困惑的 是,从《鲁 迅日记》

交往 鲁迅 钱玄同 陈师曾 陈师曾交往 2025-11-18 15:49  2

胡适说“我挨了40年骂,从来不生气”,说完就气死了

1961年冬天,台北街头贴满“胡适媚外”的大字标语,老人家捧着心脏药瓶,还要挤出笑送客人出门。十天后,他倒在讲台边,病历写“急性心梗”,可报纸标题偏叫“被舆论气死”。一句话,把复杂病因拧成情绪八卦,也把一位终身讲“容忍比自由更重要”的人,钉在了“受气包”十字架

台北 鲁迅 胡适 大字报 微裂纹 2025-11-18 15:38  2

成全他人,最终成全的是自己

不多不少,恰是半壁江山。你的悲欢、你的价值、你的世界观,有一半,是由那些与你生命交集的人共同塑成。生命,从来不是一座孤岛。它是一张盘根错节的网,一滴融入江海的水。我们既被生命中那些不期而遇的光温暖包裹,也当像日月一样,将这份善意与能量,传递出去。生活,因共担负重而变得轻松;生命,因相互成全而愈发厚重。这条路,有三个层次,像登山的台阶,一步比一步,更接近辽阔的天地。妙就妙在那个“匪报也”。我回赠你更贵重的玉,不是为了“还清”人情,而是想告诉你:你的那份心意,我收到了,很珍贵,并且,我想让这份美好,永远地延续

一半儿 鲁迅 郭子仪 李光弼 许寿裳 2025-11-17 18:52  1

“去鲁迅化”到底要去什么?为什么会兴起?莫言、余华看法一致

“鲁迅被踢出语文书”这行字一刷屏,很多人心里咯噔:民族脊梁也要拆?可真相像一盆凉水——统编本里鲁迅反而多了一篇,占比冲到5.7%。闹了半天,不是他消失,是必修课课时被腰斩,选修地盘变大,老篇目搬了个座位,就被喊“除名”,跟把客厅沙发挪到阳台就嚷嚷“家里没沙发”

莫言 余华 鲁迅 阿q 刘和珍君 2025-11-18 10:26  2

鲁迅在网络剩小众拥趸?三点戳破真相:深刻批判为何难敌流量狂欢

打开短视频,刷到的鲁迅要么是“我用生命写文,后人用来布置作业”的伪语录表情包,要么是“迅哥教你怼杠精”的碎片化剪辑;真正愿意沉下心读《野草》《华盖集》的人,早已成了网络世界的“少数派”。不是鲁迅的文字不够深刻,而是今天的网络环境,早已容不下纯粹的“横眉冷对”。

网络 鲁迅 鲁迅杂文 批判者 华盖集 2025-11-18 07:00  2

鲁迅之子周海婴:我出生时难产父亲说“保大”,从来没见过朱安!

1936年10月19日拂晓,上海大陆新村,周海婴正裹在被褥里熟睡,窗外突然响起异样的脚步声。母亲许广平推门而入,轻声告诉年仅七岁的他:“阿爸病了,你别怕。”这一句话像钉子一样钉进他的记忆。那天清晨,鲁迅病逝。自此,周海婴的人生被永远地镌刻上“鲁迅独子”四个烫金

鲁迅 保大 周海婴 许广平 朱安 2025-11-17 17:34  1

意义和作用一样吗 两者是什么意思

意义和作用不一样,作用是因,影响是果,意义是“果”的反思。意义、作用的区别为:意思不同、出处不同、侧重点不同。作用:对事物产生影响。意义:语言文字或其他信号所表示的内容。出处不同:作用出自孙犁《秀露集·文学和生活的路》;意义出自鲁迅《花边文学·“此生或彼生”》

鲁迅 孙犁 谷梁传 花边文学 秀露集 2025-11-15 14:14  2

李大钊葬费筹款往事:鲁迅捐50,汪精卫捐1000,历史藏着真冷暖

1927年4月28日,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,38岁的李大钊从容走上绞刑台。当刽子手问他是否要给家人留话时,他平静回答:“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,知有主义不知有家,为主义而死分也,何函为?”这位北大教授、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,就这样牺牲在奉系军阀的绞刑架下。

李大钊 鲁迅 守常 汪精卫 赵纫兰 2025-11-15 12:17  2

周作人曾考取留学海军 听鲁迅建议改学建筑

清末洋务运动以后,清廷开始筹办近代海军,蹒跚前行了20多年,终于在1888年建立起第一支近代海军——北洋水师,使中国拥了亚洲第一的舰队。然而,好景不长,1894年甲午一战全军覆没。然而,从“建威”号第一次远航,再到北洋舰队两次抵达星洲,仍能看到清末海军些许往日

留学 海军 鲁迅 周作人 林泰曾 2025-11-15 06:05  2